實驗室廢水綜合處理設備
LAB-110
查看詳情活性污泥的基本原理及淨化過程
[ 時間:2022-05-17 閱讀:967次 ]
活性污泥法實質上是天然水體自淨作用的人工強化,能從污水中去除溶解态和膠體态的可生物降解有機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懸浮固體和其他物質,具有對水質水量的适應性廣、運行方式靈活多樣、可控制性好等特點,已成爲生物處理方法的主體。
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是由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後生動物等微生物群體與污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混雜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很強的吸附分解有機物能力和良好沉降性能的絮絨狀污泥顆粒,因具有生物化學活性,所以被稱爲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性狀 從外觀上看,活性污泥是像礬花一樣的絮絨顆粒,又稱生物絮凝體,絮凝體直徑一般爲0.02——0.2 mm,在靜置時可立即凝聚成較大的絨粒而下沉。
活性污泥的顔色因污水水質不同而異,一般爲黃色或茶褐色,供氧不足或出現厭氧狀态時呈黑色,供氧過多營養不足時星灰白色,略顯酸性,稍具土壤的氣味并夾帶-些黴臭味。活性污泥含水率很高,一般都在99%以上,其比重因含水率不同而異,曝氣池混合液相對密度爲1.002——1.003,而回流污泥相對密度爲1.004——1.006.活性污泥表面積一般爲20—— 100 cm2/mL。 活性污泥的組成 活性污泥中的固體物質不到1%,由有機物和無機物兩部分組成,其組成比例則因原污水性質不同而異。
有機組成部分主要爲栖息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體,還包括入流污水中的某些惰性的難被細菌攝取利用的所謂“難降解有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殘留物。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體是一個以好氧細菌爲主的混合群體,其他微生物包括酵母菌、放線菌、黴菌以及原生動物、後生動物等,正常活性污泥的細菌含量一般爲107——108 個/mL,原生動物爲100個/mL左右。 在活性污泥微生物中,原生動物以細菌爲食,而後生動物以原生動物、細菌爲食,它們之間形成一條食物鏈,組成了一個生态平衡的生物群體。活性污泥細菌常以菌膠團的形式存在,呈遊離狀态的較少,這使細菌具有抵禦外界不利因素的性能。 遊離細菌不易沉澱,但可被原生動物捕食,從而使沉澱池的出水更清澈。活性污泥的無機組成部分則全部是由原污水挾入,至于微生物體内存在的無機鹽類,由于數量極少,可忽略不計。
總之,活性污泥由下列四部分物質所組成:
①具有代謝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體(M);
②微生物(主要是細菌)自身氧化殘留物(M);
③由原污水挾入的難生物降解有機物(M;);
④由原污水挾入的無機物質(M;)。